broken image
broken image
返回首頁
  • 首頁
  • 雙橡課程 
    • 寒假|美國 HTH 計畫
    • 暑假|芬蘭計畫
    • 暑假|波士頓計畫
    • 全年|七大能力
  • 影響力行動 
    • STW 挑戰賽
  • 專欄文章
  • 關於我們 
    • 創立故事
    • 雙橡哲學
    • 雙橡教法
    • 校園大使
    • 媒體報導
    • 聯繫我們
  • …  
    • 首頁
    • 雙橡課程 
      • 寒假|美國 HTH 計畫
      • 暑假|芬蘭計畫
      • 暑假|波士頓計畫
      • 全年|七大能力
    • 影響力行動 
      • STW 挑戰賽
    • 專欄文章
    • 關於我們 
      • 創立故事
      • 雙橡哲學
      • 雙橡教法
      • 校園大使
      • 媒體報導
      • 聯繫我們
    向 雙橡 Line@ 詢問
    broken image
    broken image
    返回首頁
    • 首頁
    • 雙橡課程 
      • 寒假|美國 HTH 計畫
      • 暑假|芬蘭計畫
      • 暑假|波士頓計畫
      • 全年|七大能力
    • 影響力行動 
      • STW 挑戰賽
    • 專欄文章
    • 關於我們 
      • 創立故事
      • 雙橡哲學
      • 雙橡教法
      • 校園大使
      • 媒體報導
      • 聯繫我們
    • …  
      • 首頁
      • 雙橡課程 
        • 寒假|美國 HTH 計畫
        • 暑假|芬蘭計畫
        • 暑假|波士頓計畫
        • 全年|七大能力
      • 影響力行動 
        • STW 挑戰賽
      • 專欄文章
      • 關於我們 
        • 創立故事
        • 雙橡哲學
        • 雙橡教法
        • 校園大使
        • 媒體報導
        • 聯繫我們
      向 雙橡 Line@ 詢問
      broken image

      Gather Town 台裔創辦人母親甘恩慈專訪|當孩子準備好,父母該給的就是支持

      · 親子天下

      作者:林竹芸(親子天下專欄作家/雙橡創辦人)|文章出處:授權轉載自親子天下/翻轉教育

      受訪者:甘恩慈(Ann Gan)小兒子Phillip Wang為社群平台新創Gather Town的共同創辦人

      --------------

      2020年疫情期間,在全球竄紅的虛擬辦公室 Gather Town,憑著可愛的畫風,類似遊戲的介面,成為各國政府、企業、學校日常辦公、演講集會的新寵。這個結合 Minecraft 和 Zoom 特色、能打造虛擬辦公室,讓上百人同時交談、互動的工具,不只深受使用者歡迎,也成為美國矽谷投資人爭相投資的新創公司。Gather Town 的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 Phillip Wang 是台裔美國人,他的爸媽都是大學畢業後才赴美國求學、定居的台灣人,面對美國、台灣兩套不同的教育觀念,他們擷取中西所長,鼓勵兒子自律,支持他去闖。

      這次專訪 Phillip Wang的母親甘恩慈,分享不捨和糾結的心路歷程。作為土生土長的台灣爸媽,看著兒子走上前途未卜的創業路,她要讓孩子做自己的主人?還是要把他拉回自己覺得安全的方向?


      作為早期的女性科技新貴,甘恩慈在台灣交大唸完電子物理,來到美國馬里蘭大學電機所深造,前後在 IBM、微軟等大公司做軟體工程師,也曾加入過兩家新創公司。Phillip 在耳濡目染之下,從小就對數學、軟體有興趣。從小學起,就是美國公立學校數學資優計畫的一員,大學不只進到全美頂尖的卡內基美隆大學,還提前在三年內完成學位。Phillip 原可走上高薪的平穩人生,但他決定追尋心中的聲音。作為爸媽,甘恩慈和先生選擇積極守護,以下摘錄專訪精華:

      Q:有想過兒子會大學一畢業就創業嗎?當時會擔心嗎?

      A:他上大學後,我們就被嚇過好多次了。Phillip(Gather Town 創辦人)在大學期間,至少說過 3-4 次他想輟學。在美國念資工的學生都很嚮往矽谷,輟學創業是很酷、很厲害的事,尤其在 Phillip 讀的卡內基美隆大學,以及MIT、史丹佛這類以資工系聞名的學校,氛圍更盛。

      他在大一、大二去過 Facebook 實習,回來就說他覺得他已經有能力可以工作,不想再唸書了,跟工作比起來,學校教的廣但相對淺,不是他要的。在他眼中,他當下已經準備好了,我們會看得更遠,思考他將來沒成功還有什麼退路。

      當時,我們談好,沒成功可能要回職場,終歸需要學歷,跟他說「你可以爭取三年讀完大學,但要讀完,為自己留條後路。」最後,他真的在三年念完大學,還在最後一年爭取到 Y Combinator(矽谷最知名的創業孵化器)的創業資金。到這裡,我跟他爸爸仔細想過,沒什麼好擔心的了。他沒有學貸壓力,科技業的職缺又多,就算失敗 10 年,30 歲再回業界也不遲。他一切準備好了,我們該給的就是支持。

      Q:看到兒子創業最艱辛的一段路是什麼?

      A:他們一開始創業,做的是硬體,沒什麼人用,創業的錢花得很快,幾個創辦人都不敢付自己薪水,拿以前存下來的錢生活,省吃儉用,那是我看過他最瘦的時候。有次我從西雅圖飛去舊金山看他,帶他到中餐館,兒子邊吃邊說,他很久都沒吃過一盤 10 美金(台幣 300 元)的菜了,後來到他們租的公寓,看見家徒四壁,我的心都揪在一起。後來我就畫了一幅畫,上面寫著「友情」,送給他放在他跟夥伴一起住的公寓裡。這過程,不是每個人都能挺過來,有一個共同創辦人,就因為學貸的經濟壓力而退出了,這是一段自我磨練的過程。

      Q:你覺得兒子能做出今天的成就,是什麼樣的特質成就了他?

      A:一個特質是他對於實現「所有人都能在線上相聚」有很強的執著。他小時候經常覺得很遺憾,搬到遠方的朋友只能在網上聊天,但網路少了很多真實相聚的感覺,他一直想透過科技,讓人們可以更便利的聚在一起。

      第二個特質是他自己的毅力。小時候他決定要鑽研數學,就自己訂下目標,每天先花 6 小時算數學,做完才會開始做其他事,我們對他的毅力程度,都感到很意外。

      另外,是不自私,所以別人都會信任他。在5位共同創辦人裡,他們也推舉 Phillip 當 CEO,願意跟著他做事。他就像膠水一樣,把所有人黏在一起。

      Q:他的成長經驗、教育環境,有什麼特別之處?

      A:我跟他爸爸都是在台灣長大、讀完大學,才到美國定居的。我們看見兩邊教育的優缺點,中式教育重紀律、務實、負責任,美式教育是自由、有創造力、鼓勵人自動自發,但缺點是責任心的培養不夠,發現自己做不到、做不好,有些人會靠嘴皮子過關,不是真正去解決問題,這不是我們樂見的。

      我們盡量結合中西所長,讓他成為一個「自重、自律、自助」的人,懂得在人前人後他都該是一樣的人,不能只做表面功夫,要求自己拿出我能做到最好的樣子。做事有紀律、有規劃,對自己負責,成為可以自我激勵的人,世上只有自己能幫自己,自己的動機也只能自己創造。

      在美國教育體制下,對他影響很深的是他做過的各種專案,這些專案教會他如何去汲取資源,我們戲稱這是學校既餵他魚吃,也教他如何打魚。他在專案中,學會了很多事沒有標準答案,要自己摸索出答案。你會看見,他在高中升大一的暑假,自己聯繫教授,提前去上課,是為了摸索大學能給他的資源。進了大學,他又聯繫研究所的教授,跟著做研究。他知道要如何尋找資源,回答他心中的問題,這些都是美國的教育環境教他的。

      在我們身邊,他會在生活的點滴中,學到中式文化的態度跟責任心。我以前在家加班,Phillip 會搬一張小小的桌子,靠在我的書桌旁,我工作,他就在旁邊安靜地寫作業。我們常提醒他,人生不是零和遊戲,不是別人有了你就沒有,不必跟任何人比較,也不會拿他跟他姊姊比較。我們想教給他的是:你身邊的人不是你的競爭對手,也許因為這樣他的朋友才特別多吧。

      Q:很多爸媽都想放手讓孩子自由生長,又會擔心孩子走冤枉路,你們是怎麼平衡的?

      A:我想起 Phillip 也曾跟我們抗爭過,希望我們放手,讓他輟學,做他想做的。我想這不是放跟不放的抉擇,而是一條溝通的長路。作為爸媽,我常需要提醒自己誠實的面對自己,想想兒子說的是不是有道理、我是不是因為情緒激動才反對,當我們很堅定的、心平氣和的溝通下去,總能找到一個好結果。在過程中,我們也漸漸學著放手。好好聊過後,我們就知道哪些事他想過了、有對策了,我們就放手讓他去闖。同時,我們知道他在人生議題上,仍有需要我們的時候,所以我們不會雙手一拍撒手不管,我們讓他知道我們一直都在,你經營公司的事情我們不會過問,但你生命中需要我們的時候,我們總會在這裡,做你的聆聽者、守護者。

      文章出處:親子天下 / 翻轉教育 - Gather Town 台裔創辦人母親甘恩慈專訪|當孩子準備好,父母該給的就是支持

      作者:林竹芸|雙橡教育創辦人

      雙橡致力於讓學生掌握 See Think Wonder 思考力和行動力,找到人生的北極星。

      雙橡創辦人結合自己做 BCG 管理顧問的經驗、哈佛教育學院 See Think Wonder 的理論設計各式雙橡課程,包含芬蘭暑期學校、香港寒期學校、亞馬遜企業策略營、商業世界實作營等,讓學員在實作中,看見自己的能力、看見同儕值得學習之處,也看見自己想要努力的方向。同時,雙橡創辦人帶著過去的學員們,開始創造人類社會的各種可能,讓下一代看見如何結合務實和理想,讓理想的實現變得可能,例如打造 See Think Wonder 思考挑戰賽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活動,透過雙橡學院全體師生的力量付諸實踐,讓世界看見有 See Think Wonder 思考力又有行動力的下一代社會人才,已經在世界中的某一角落開始崛起、塑造新的社會樣貌,帶著人生的意義感前行。

       

      訂閱
      上一篇
      哈佛教育學院學者 愛德華・克萊普|創造力教育的起點:走出去,找到自己有興趣的東西
      下一篇
      追隨生命的北極星 我為什麼辭去BCG管理顧問,投入教育創業
       返回網站
      頭像
      取消
      Cookie的使用
      我們使用cookie來改善瀏覽體驗、保證安全性和資料收集。一旦點擊接受,就表示你接受這些用於廣告和分析的cookie。你可以隨時更改你的cookie設定。 了解更多
      全部接受
      設定
      全部拒絕
      Cookie 設定
      必要的Cookies
      這些cookies支援安全性、網路管理和可訪問性等核心功能。這些cookies無法關閉。
      分析性Cookies
      這些cookies幫助我們更了解訪客與我們網站的互動情況,並幫助我們發現錯誤。
      偏好的Cookies
      這些cookies允許網站記住你的選擇,以提升功能性與個人化。
      儲存